大众网记者张学瑞通讯员李志强滨州报道
近年来,滨州市深刻把握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的新任务、新要求,创建滨州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构建“一体化”培训机制、实施“精准化”教学培训、推行“多维化”培训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质效。
培训机制“一体化”,提供党员教育“源动力”。坚持系统观念贯穿培训全链条,以创新机制彰显发展优势,持续高质量推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联动机制。围绕全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落实,探索建立滨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与滨州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培训基地联动机制,与县级基地和乡镇党校一体打造“市级示范培训引领、县级重点班次带动、乡镇全员兜底覆盖”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优化共享体系。统筹市内优质资源,建立市级师资库、课程库、基地库,推行开放式、共享式培训服务,形成平台共搭、基地共联、资源共享、党员共培的局面。先后承办全市“铸魂赋能·基层党员轮训工程”等18个市级示范班,为各县市区提供了学习标杆和实践典范。规范实体运行。以省级基层党校试点为契机,持续建设基层党校,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向“最后一米”延伸,构建“市级基地+县级基地、县委党校+基层党校”的市县镇三级实体培训体系,推动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全面开花”。
教学培训“精准化”,赋能党员教育“新动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思维,根据“缺什么学什么”的原则,精准组织“菜单式”培训。精派学员。每个培训班的参训对象由各单位根据培训要求和培训内容推荐产生,组织部门对推荐培训对象进行审核把关,确保不同的培训班选派不同的学员,实现人尽其学,学有所获。精挑师资。健全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根据培训需求培训讲师分为政治理论、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技能技术、先进模范、乡土人才六大类别,动态完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库,确保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听得懂,学得进,满足党员期盼。精选课程。紧扣主业主课设计课程,在完成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等必学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党员干部特点和需求,精准设计前沿理论、热点问题、案例分析、操作实务等专业化课程,确保每期培训班都聚焦主题、紧跟形势、实用有效。
培训方式“多维化”,助推党员教育“加速跑”。积极探索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方式,激发党员持久活力。线上线下同步学。激活“互联网”线上学习平台,与北京领学未来教育在京开辟演播室,实现高规格教育资源线上授课。同时,依托“滨州灯塔党建”等载体,打造线上“指尖课堂”,实现党员干部学习触手可及。持续抓好线下培训班,分级分层分类推进党员轮训工程,创新举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知爱建”系列培训。理论实践促进学。协同整合资源,以滨州的色彩、滨州的味道、滨州的温度为主线,串联全市60余个现场教学资源,系统打造市内大循环现场教学集群,通过学习互动及情景教学,增强学习培训趣味性和实效性。“走出去”“请进来”结合学。先后组织学员赴异地培训,汲取先进经验、弥补能力短板,提高本领能力。建立山东乡村振兴研究院滨州分院,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开展“乡村振兴系列论坛”“乡村振兴擂台赛”等,持续唱响“红色阵地·育才先锋”培训品牌。